可以在網路上販賣醫療器材嗎? 案例解析與法律風險提醒

現今網路越來越普及,不少人選擇在拍賣網站、社群平台上販售商品,但其實有些商品若未經許可就上架販售,可能會涉及刑事責任。
本文透過真實案例,帶你了解醫療器材的種類、在網路上販售醫療器材是否合法,以及電商平台該如何合法販售醫材產品。

真實案例:
小余明知申請網拍帳號容易,且若帳號被他人用來從事非法行為,警方將難以追查,仍以自己名義申請一個露天拍賣帳號。之後,他將該帳號交由在「微信」上認識、真實身分不明的「小米」使用,雙方另有不詳對價。
「小米」明知未經食藥署核准之醫療器材不得販售,仍於112年7月前某日取得一批未經許可的隱形眼鏡,並利用上述帳號在露天拍賣網站刊登販售資訊,內容標示為「cosplay動漫夸張顯色cos美瞳隱形近視眼鏡」。銷售所得由小余協助收款並轉交「小米」。
此行為遭食藥署稽查人員發現,並將小余以觸犯《醫療器材管理法》的罪名將他移送偵辦。

一、 醫療器材之定義

  所謂「醫療器材」,依藥事法及醫療器材管理法規定,指儀器、器械、用具、物質、軟體、體外診斷試劑及其相關物品,其設計及使用係以藥理、免疫、代謝或化學以外之方法作用於人體,而達成下列主要功能之一者:

  • 診斷、治療、緩解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
  • 調節或改善人體結構及機能
  • 調節生育

常見屬於醫療器材的商品,須依法管理:

  • 隱形眼鏡
  • 衛生棉條、月經杯
  • 體脂計、血壓計、體溫計
  • 酒精棉片、優碘棉棒

二、 不知道是否屬於醫療器材怎麼辦?

  依我國醫療器材管理法第13條、第14條規定,一般公司、民眾須取得「醫療器材許可證」後,才可以販賣醫療器材;

  若不知道或不確定商品是否屬於醫療器材的範圍,可上網參考《醫療器材分類分級管理辦法附表》確認。

三、案例中,小余在網路上幫助販賣隱形眼鏡,會被罰嗎?

《醫療器材管理法》第62條
●意圖販賣、供應而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,即未經核准擅自製造或輸入醫療器材,或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二項規定,即應辦理查驗登記而以登錄方式為之者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。
●明知為前項之醫療器材而販賣、供應、運送、寄藏、媒介、轉讓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,亦同。

  案例中的小余雖然不是直接販售者,但因提供帳號、協助收款等行為,被法院認定為幫助犯,依法判處拘役40日。

四、電商平台可以販賣醫材產品嗎?哪些醫療器材可以在網路上販售?

  一般而言,平台本身若僅提供交易空間,原則上不違法,但應確認賣家是否已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,並上架符合規範的商品。

  而依《通訊交易通路販售醫療器材之品項及應遵行事項》規定,可販售的醫療器材如下:

  • 可販售:第一等級醫療器材
  • 部分第二等級醫療器材(附表限定品項)
  • 禁止販售:第三等級醫療器材(如手術器械、植入物等)

  另外提醒業者,在網路上販售醫療器材時,應注意要揭露以下資訊以保障消費者權益,否則將會遭處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:」

  • 醫療器材品名、許可證字號或登錄字號、許可證所有人或登錄者之名稱及地址、製造業者名稱及地址。醫療器材商(藥局)之名稱、地址
  • 許可執照字號及諮詢專線電話。
  • 加註「消費者使用前應詳閱醫療器材說明書」。
  • 具量測功能之產品,其定期校正服務之項目及據點資訊。

        醫療器材受到嚴格的法規限制,建議無論是創業者、網拍賣業者或電商平台,在銷售醫療器材前,應該先確認商品類別,並事先查詢商品是否需經申請許可,避免違反相關法規規定而將面臨刑事處罰!

      如有任何醫療器材相關法律問題,歡迎 LINE 免費諮詢

      歡迎預約法律諮詢,亦可電話預約:03-6581500!